最新消息:

「阿凡达」也被删扒一下它30个隐藏彩蛋

励志故事 admin 浏览 评论

时隔11年,《阿凡达》内地重映。

可重映第一天,网上就陆续涌现吐槽:

疑似二次删减。

Sir必须先澄清。

这一波吐槽确实冤。

准确来说,现在公映的162分钟版,与2010年内地公映版本无异。

而“建立连接”镜头只涌现于网络流传的,178分钟加长版。

当然,网友的敏感Sir能理解。

毕竟对付国人来说,《阿凡达》的地位太分外。

事关情怀——

它当时有多火?

Sir的亲戚朋友,纷纭跑来问怎么选影院,哪里能看IMAX,乃至专程赶去喷鼻香港澳门看一场电影。

当时广电总局专门约请过一批专家、影评人,开会剖析“阿凡达征象”。

也事关技能——

时至今日,豆瓣页面最高赞评论还是那句:

“詹姆斯·卡梅隆闭上眼,全是电影的来日诰日。

《阿凡达》改造了电影工业的格局,也启蒙了我们对“大片”的期待。

3D,IMAX,CG……

原来电影可以这么看。

10年后,这些技能不再新鲜。

那么,重映要看吗?看什么?

别急。

Sir特意在重映前N刷,并反复拉片、截图、查资料……

整理出该当是目前中文媒体里最全、最细的《阿凡达》彩蛋,整整30个。

为这次难得的重映。

更为真正的影迷,放下“技能”“情怀”的滤镜后。

再向神作走近一步。

(p.s.彩蛋顺序由浅入深,越后面越重磅)

(p.p.s. 全文约5000字,读完大约须要15分钟,没韶光或不想被剧透的毒饭可以先收藏)

低级篇

01:“阿凡达”什么意思?

《阿凡达》的英文片名为“Avatar”。

源自梵文,指“降临人间的神之化身”。

还有,如果把这个词拆成两部分:AVA意为“从上降下”;TARA意为“橫越”或“通过”。

片名实际已经把剧情说透了。

02:潘多拉星

电影开场,有个从太空站俯视潘多拉的镜头。

可以看到,潘多拉的云层和地球非常相似,暗示了潘多拉的大气与地球靠近。

这也是为什么,人类在潘多拉星上不用穿宇航服,只需佩戴面罩。

其余潘多拉不是行星,而是卫星。

根据轨道位置不同,在潘多拉上空,可以同时看到两个或三个玉轮。

03:纳美语

卡梅隆和制作团队为纳美人制订了一套措辞体系。

他哀求,这种措辞要有非常规的语法和构造。

据悉,纳美语被开拓出多达1000多个词汇。

04:CG烟

西格妮·韦弗饰演的格蕾丝教授,是个烟鬼。

首次断开连接后,她看上去很烦躁,靠吸一支烟缓解。

吸烟这一动作,暗示着她果敢的作风,也表达她对奈美族的担忧。

当年电影上映后,许多外国网友认为,这是在美化吸烟。

对此卡梅隆回应:他是在磋商“人们如何花太多韶光生活在虚拟天下,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身体”。

其余,拍戏时西格妮实在不用抽一整根烟。

卡梅隆在后期制作中加入了CGI的喷鼻香烟和烟雾,她只需假装拿一根牙签即可。

em……

Sir脑补了下,详细操作可能如下图:

05:纳美人有几根手指?

人类的研究产物“阿凡达”,暂时还做不到以假乱真。

杰克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他的阿凡达肉体,仔细看,五根手指。

可纯种纳美人只有四根手指,这是辨别纳美人和阿凡达的一个标准。

多出来的一根手指,也指向人类的自大与局限。

06:潘多拉星球上动物有几条腿?

与地球上的动物不同,潘多拉星球上的陆生动物都是六条腿。

前两对,后面一对。

这也不是瞎编的产物。

卡梅隆真的请来动物学家、生态学家,根据大气构成,研究这颗星球上可能的生物样貌。

07:“辫子”

纳美人都有一条大辫子。

卡梅隆阐明说,这根辫子更像是一种活体火线接口,能够连通外界,获取能量。

杰克变身阿凡达后,学习如何成为一个纳美人。

陆续用接口连接了自己的马、妖龙,以及女朋友……

从这点来看,全体潘多拉星球像一个巨型社交平台。

所有纳美人都自带网线,接通即可无障碍互换(卡梅隆10年前就有5G思维了啊)。

08:衣食住行

电影中,人类与纳美族的饮食起居习气截然不同。

人类吃真空包装的方便快餐;

纳美人吃新鲜猎到的肉食,连动物也能吃到新鲜花草。

人类睡机器仓;

纳美人睡天然吊床。

统统设定都暗示着:

对待自然,纳美人提倡与之建立连接,而人类则想加工它、统治它。

中级篇

09:隐蔽的美国国旗

杰克第一次来到潘多拉星的人类基地,夸里奇上校给新兵们做欢迎演讲。

背景的窗格,俨然像竖起一壁巨大的美国国旗。

国旗中原本星星的位置,是巨大的数字“50”。

众所周知美国星条旗上有50颗星星。

暗讽很明显了:美国当年对印第安部落的入侵。

10:熟习的怪兽叫声

杰克第一次来到龙妖的巢穴,探求自己的坐骑。

这些怪兽集体向他吼叫示威。

叫声颇有点熟习。

实际上,影片中大部分动物的声音,回收自电影《侏罗纪公园》(卡梅隆这种级别导演也要省钱啊)。

11:浮游山

片中哈利路亚山,灵感来自中国黄山、张家界。

卡梅隆曾说,制作团队“把黄山抬到了空中”。

剧组职员曾专门来到中国采景,进而完成殊效制作。

12:杰克的腿

很少人知道,《阿凡达》韶光背景设置在2154年。

人类迈入赛博社会,实现外星探险,还培养出外星人与地球人的混种生物。

可以说,人类进化成了更加高性能的生物体。

但即便如此,杰克伤残的双腿却没治好,作为前陆战队员,伤残后潦倒穷困。

缘故原由是,退伍军人的抚恤金也支付不起高昂的治疗费。

以是他选择接替哥哥来到潘多拉星,夸里奇上校大概诺,如果他完成任务,会治好他的腿。

13:博士的“阿凡达”体

细心的不雅观众会创造,格蕾丝博士的“阿凡达”体看起来有点怪。

缘故原由是,纳美人的鼻子扁平、宽大;

博士的鼻子则保持了人类的特性,是范例的欧洲人尖俏鼻形。

这也暗示着,博士与杰克的不同。

格蕾丝是个尊重不同文明的科学家,她能理解纳美族,却无法成为纳美人。

△ 上图:格蕾丝博士;下图:女主奈蒂莉

14:超导体矿石

人类来到潘多拉星,为的是开采罕有矿产。

这种矿物被称为“Unobtanium”,是一种有奇特磁场的罕见常温超导体。

电影中,RDA的总监帕克把一块矿石放在永磁体上方,矿石在半空悬浮。

这是全体浮游山能漂浮的缘故原由,也是地球人梦想殖民潘多拉的动力。

它将为地球上带来巨大的技能变革,也势必改写人类的历史。

值得一提的是。

为让不雅观众全面理解电影背后的科学,卡梅隆和团队准备了长达380页的《潘多拉百科全书》,来阐明片中山川布局与地质。

15:纳美女性的胸

片中我们看到,身为女性的奈蒂莉,和人类女性一样有胸部。

像人类这样的胎盘哺乳动物身上,自然有乳房,可纳美人并非哺乳动物。

准确来说,他们是一个类人的外星种族。

卡梅隆在接管《花花公子》采访时曾表示:

从一开始我就说过,她一定要有胸,只管这毫无道理,由于她的种族纳美人不是胎盘哺乳动物

Sir以为这个设计,也是为了方便不雅观众区分纳美人的性别。

16:诺姆帽子上的隐蔽信息

阿凡达体的诺姆戴了一顶棒球帽,上面有个奇怪的图案。

看上去像个品牌logo,但实际信息量惊人。

这是“1969″的盲文形式。

啥用意?

1969年,人类首次实现登月行走。

对付诺姆这个太空探险者来说,能登上潘多拉星,就像梦想照进现实。

17:奈蒂莉胸前的指模

人类与纳美人正式开战,杰克和奈蒂莉都涂上了霓虹色涂装。

仔细看,奈蒂莉胸前有一个白色指模,显示有五根手指,但纳美人只有四指。

咋回事?

别误会,卡神怎么会许可bug涌现。

这实际是奈蒂莉对身为人类的杰克,一种变相的掩护与宣誓。

18:《真实的谎话》情景再现

影片高潮部分,杰克跳上夸里奇的直升机。

夸里奇试图把飞机猛转向一边,甩掉杰克。

杰克失落去平衡,从飞船上掉下来,并捉住挂在飞船下面的导弹,成功自救。

这个场景与詹姆斯·卡梅隆执导的电影《真实的谎话》中的一幕,险些千篇一律。

施瓦辛格在一架喷气式飞机上,对阿特·马利克饰演的角色做了同样的事情。

《真实的谎话》中,马利克的角色攀住一枚导弹。

接着导弹被施瓦辛格发射,并带出经典台词——

“你被发射了(You're fired.)”。

高等篇

19:两支箭

杰克第一次踏上这片地皮,碰着奈蒂莉。

奈蒂莉射杀了野兽,脱手帮助杰克。

她只随身携带了两支箭,却选择用它保护曾经侵害过族人的外来者。

这既暗示奈蒂莉的善良,也带出了纳美族爱崇的“生命平衡”法则。

他们相信万物有灵,对自然界的一草一木、一山一石都怀有敬畏。

对被猎杀的野兽,秉持戴德心态。

也对神树选择保护的杰克,施以援手。

爱崇平衡的局势,后被人类的入侵冲破。

这才有了大战中,看似不可能的联合——

纳美人和野兽结为盟友。

20:杰克配饰的变革

杰克的穿衣风格的变革,也侧面反响了他对纳美族情绪的变革。

刚来到此地,穿人类T恤;

之后在奈蒂莉勾引下融入森林,便褪去人类衣饰,像当地人一样,裸着身体。

人类进攻,杰克成为魅影骑士后,发动多部落共同抗敌。

这一阶段他佩戴的饰物,以及发型,与纳美人无异。

末了,纳美人遣送人类回地球,杰克戴上苏泰的饰物。

这既是他对去世去兄弟的怀念,也意味着,他正式成为纳美族酋长。

21:羽毛箭

回到开头,杰克被招募后,首次踏上潘多拉的人类基地。

一辆采矿工程车开过,巨大的轮胎上扎了几支羽毛箭。

杰克一脸不可思议。

由于当时是2154年,科技发展到,义体人很常见,人类也能自若地操控机甲作战。

羽毛箭?太“老古董”了。

这么原始的武器,在杰克看来,不可能对抗过人类的高精尖机器。

这是卡梅隆设下的伏笔——

故事结局,最讽刺的场景。

奈蒂莉正是用这样的羽毛箭,射杀了人类贪欲的代表,夸里奇上校。

22:“I see you.”

纳美人与动物建立连接时,动物瞳孔瞬间放大,接下来实现用意念沟通。

同样的连接,也存在于人与人之间。

这种连接的建立,外化成一句:I see you。

根据不同场景,这台词能引申为“我懂你”“我感想熏染到你”等多种意思。

在片中涌现了至少三次——

第一次,杰克成为魅影骑士归来,当奈蒂莉看到他的眼睛,瞬间get他的决心。

第二次,奈蒂莉去救人类形态的杰克,这是她第一次看到身为人类的爱人,也是他第一次以人类形态与她见面。

族长泰苏战去世,病笃之际顾虑族人。

对这位并肩作战的兄弟,杰克既钦佩,也惋惜——

I see you,Brother.

在灵魂互换面前,措辞每每是苍白的。

个体间达成真正的理解,凭借的不再是工具,而是眼神。

这也呼应了影片开头与结尾的两个镜头:

眼睛一闭,一睁。

灵魂互换,天下已翻天覆地。

23:杰克的生日

电影没有明确交代故事发生的时期。

详细韶光,我们可以从杰克的视频日志得知。

杰克第一篇视频日志,写于2154年3月19日;末了一篇写于2154年8月24日。

也便是说从他来到潘多拉,到末了决心成为纳美人,历时五个多月。

末了一篇视频日记中,杰克说这一天将是他的生日。

这不是身为人类的他的出生日期。

而是他作为纳美人重生的纪念日。

24:发光植物

看完《阿凡达》,很多不雅观众对潘多拉的植物印象深刻。

比如像含羞草那样,一碰就蜷缩变小的螺旋叶子。

比如杰克和奈蒂莉初次相见的晚上,像蒲公英一样,落在他身上的圣树种子。

当然最牛逼的,还得数一碰就亮的神树。

霓虹灯般下垂摇摆的树枝,自带照明功能。

潘多拉天下固然美。

其灵感,实在就源于我们身边:

据统计,目前环球创造能在夜间发光的蘑菇大概有70多种,因体内含有发光物质,它们能散发淡蓝、淡绿或白色的荧光。

但奇怪的是,它们的发光有周期。

有些在白天处于暗处,却不会发光,只有在夜晚才齐刷刷点亮自己。

缘故原由嘛,至今没有定论。

神秘与未知,是大自然最奇妙的魅力。

当我们倾慕那个瑰丽的潘多拉时,不要忘却转头看看自己的家。

25:其他“阿凡达”

杰克第一次进入“阿凡达”体内后,愉快狂奔。

背景中可以看到,在人类基地,还有许多“阿凡达”。

但在接下来的剧情中,除了格蕾丝和诺姆,其它阿凡达都没有涌现。

他们有什么任务?

为什么没有参加人类与纳美人的作战?

在爱娃系统为格蕾丝博士超度,读取了她的影象后,是否会利用这些信息来授意纳美人反击人类?

电影统统没做解释,为续集埋下伏笔。

或许拥有罕有矿产的潘多拉星,再次被人类踏足,只是韶光问题。

从2010年开始,续集上映的韶光被一改再改,从14年,改到17年、18年。

直到19年迪士尼收购福克斯(拥有阿凡达版权),迪爸爸直接撂下狠话:

“从2021年开始,将在每年圣诞前夕发一部《阿凡达》,四年连发四部。

结果?你也看到了……

坑王之王在此。

编,接着编


26:耗时超久的CGI

很多人随意马虎认为《阿凡达》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卡梅隆在电脑上制作的。

实际数据可能吓你一跳:

CGI只占影片60%,别的都是真人演出。

电影的视觉效果惊人,有时一帧要花47个小时渲染。

47小时一帧,什么观点?

电影每秒24帧,即银幕上的一分钟背后,可能是上千小时的精雕细琢。

删减篇

末了,关于两个版本(162分钟和178分钟)的差异。

所谓加长版,实际上是出品方在上映后推出的蓝光碟,多出来的部分有上映时被舍弃的小剧情,潘多拉的风光美景等。

主要的删减不多,就三段。

27:船戏

奈蒂莉饰演者佐伊·莎达娜在接管访问时曾说——

原来,她和男主角山姆·沃辛顿有一场床戏,展示了纳美人如何用QUEUE(纳美人的“大辫子”)做爱。

奈蒂莉的台词大致如下:

“你会跟你的灵鸟感应。
为何不试试跟纳美人‘感应’?相信我,你一定会达到高潮。

还挺辣。

不过,末了因考虑到电影分级问题(本片终极以PG-13级上映),这段被卡梅隆忍痛删掉。

无论哪个版本这段情节都没涌现过。

看来纵然神作,还是会被删减。

Sir溘然觉得生理平衡多了……

28:诺姆态度的转变

电影中有一处看似不合理。

杰克第一次被纳美人收受接管后,诺姆有些许不满。

后来两人的关系很快缓和,详细缘故原由,公映版本中并未解释。

在删减片段中Sir找到答案。

原来,诺姆和翱翔员小姐姐恋爱了,俩人半夜嘿嘿嘿,还被杰克撞见。

看来在性福生活面前,kpi那都是次要的。

29:一则被删掉的寓言

加长版中增加了一个新场景。

格蕾丝教授曾教纳美儿童学习人类措辞。

后来一行人走进当年的废弃教室,诺姆捡起一本读物——

这本叫做《老雷斯》的画报,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:

一个贩子来到一处人间瑶池,他听不懂当地人的劝告,为了赢利开始砍伐树木,把天国变成了荒原。

不刚好是整部《阿凡达》的缩影?

书中主角后选择站在当地人一边,为生态辩解。

就像杰克为纳美人做的那样。

骨灰篇

30

最最末了,Sir再讲一个细节。

关于一顶帽子。

当年《阿凡达》票房正式冲破《泰坦尼克号》保持了12年的记录,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跨过环球20亿美元大关的电影。

即便时隔多年再看,挑剔如Sir,也很难找出这部电影的bug。

它的“完美”,并非卡梅隆有多“天才”。

正好相反。

这个天下级导演,最乐意下“笨功夫”。

这是一部靠无数精准细节支撑起来的电影。

细到变态。

拿一个镜头来说,末了大战前,战斗机从人类基地起飞。

镜头给到帕克的背影。

他身前,指挥舱窗外,一绅士兵正在为战友鼓劲,他激动地叫嚣,还被飞机起飞的气流刮掉了帽子。

要知道,电影中的飞机是殊效制作的。

这么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,一定要借助鼓风道具专门去拍。

这便是《阿凡达》的厚度——

所谓“完美”,所谓“神作”。

便是每一帧背景都不放过的执着。

虽然,《阿凡达》票房后来被《复联4》赶超。

但这次内地重映,截至今晚发稿,《阿凡达》已重登环球票房冠军。

它配得上本日的影史地位。

也值得被几次再三回味,反复解读。

看《阿凡达》遍数越多,Sir越是创造:

随着故事发展,技能被遗忘了。

这时候,我们才恍然大悟——

电影的魅力,果真终极只关乎电影。

本文图片来自网络

转载请注明:片头模版 » 「阿凡达」也被删扒一下它30个隐藏彩蛋

与本文相关的文章
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
网友最新评论 ()